丨大康生活產業發展前景
大康生活產業已成為全球當紅的新興產業
21世紀大康生活產業已經成為全球熱點,大康產業也將成為繼IT互聯網產業之后的全球財富集中產業;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升,富貴病出來了,慢性病出現了,人們對健康相關消費支出也明顯上升,健康消費會成為整個社會關注的重點。
大康生活被賦予了新內涵:盡管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取得了明顯改善,但仍面臨諸多問題:
1. 資源分散,產業缺乏競爭力。我國大康生活產業仍處于發展初期,產業鏈各個環節上都顯得比較分散,對應的資源分布也相對分散,大多數健康企業規模較小,缺乏對競爭力產品、核心技術、健康服務傳播路徑等的系統整合,產業鏈分散和商業模式落后,勢必會是制約大健康產業發展的桎梏。
2. 研發和技術創新不足。技術基礎薄弱、個性化服務不足、健康行業仿制現象頻出、高新技術缺乏等問題都阻礙著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3. 產業法規不完善,市場秩序混亂,假冒偽劣產品依然存在,標準和信息滯后等。同時,在健康產業的熱潮下,許多地方企業都提出了雄心勃勃的投資計劃,無序開發、重復建設等現象比較普遍。
4. 在“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前沿信息技術為傳統醫療健康行業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傳統營銷模式也必須升級,需由“產品+服務”升級“產品+服務+內容+其它”健康服務,打通線上線下的流通渠道,從“貨-場-人”升級為“人-貨-場”,“以人為本”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務。
丨甲殼素產業項目
21世紀糖生物工程的崛起
糖生物學工程,一個二十一世紀正在崛起的新興產業項目;一個匯聚了中國科學院數十位專家多年的心血;一個匯聚了國家“863計劃”、國際“十五”科技攻關重任,讓我們共同見證了糖生物學工程的發展。糖生物學工程是繼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之后的第三代生物技術,成為特別引人注目的生物技術新領域,是二十一世紀的主流產業。
國際上已召開了多次糖生物學和糖工程的國際會議。目前,歷經多年臨床和市場效果驗證的幾丁寡糖項目推出了一系列值得消費者青睞的產品,將糖生物學工程的發展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并隨著糖生物工程的發展而不斷推陳出新。
我國對糖生物學工程領域的研究也從未停止。
2002 年 12月成立了中國糖生物工程專業委員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張樹政任委員會主任,她指出在即將來臨的生物經濟時代,以糖生物工程技術為核心的碳水化合物經濟將扮演著重要角色。
2010 年 1月,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備技術”被授予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該獎項是國家獎勵制度改革以來海洋領域獲得的鉆石獎,為我國海洋制藥業的興起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標示了未來中國科技發展的方向成為透析中國科技發展重心的一支“風向標”。能夠在這場盛宴中有幸問鼎的科研項目,可謂是萬里挑一,他詮釋著中國科技發展的前沿和方向。
目前國內外科技界與產業界一致認為糖生物工程實際上是碳水化合物的生物技術。
將糖生物學推向生命科學前沿的重大事件發生于1990年。有3家實驗室幾乎同時發現血管內皮細胞-白血球粘附分子,后來改名為E-選凝素。 這一位于內皮細胞表面的分子能識別白血球表面的四糖Sia-LeX。當組織受到損傷時,白血球和內皮細胞粘附,并沿壁滾動,終而穿過血管壁,進入受損組織,以便殺滅入侵的異物。這一發現首次闡明了炎癥過程有糖類和相關的糖結合蛋白參與。
隨著糖生物學基礎研究的發展,用于糖生物學研究的方法和基本技術,以及把基礎研究所得的成果進一步轉化為生產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也倍受重視,“糖工程學”的興起也是極為自然的了,從而衍生出了新的交叉學科-“糖生物工程”,它獲得世界各地科學家的青睞,成為生命科學研究中的新熱點。
甲殼素——一個牽動著世界的特異性物質!
1811年法國學者布拉克諾(Braconno)首先在蘑菇類中發現甲殼質,并命名為Fungine。
1823年法國學者歐吉爾(Odier)在昆蟲外殼中發現類似物質,名為Chitin(幾丁質,又名甲殼素)。
Chitin:日本政府批準可宣傳功效的食品。
這一切,都與一個復雜而奇妙的生物工程有密切關系……它就是糖生物工程!
隨著糖生物工程的發展,科學家發現功能性糖對生命功能的發揮有著重要的作用。
美國向日本廣島投射原子彈,所有生物都因受到輻射而凋亡,唯有海中的螃蟹安然無恙,這說明了甲殼素強大的生物活性。
在1991年的國際學術會議上,歐美國家的科學家把甲殼素命名為繼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等五大生命要素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
每天補充幾丁寡糖是現代健康文明的智慧舉措
中國歷屆及世界甲殼素幾丁質國際學術研究會上,專家指出:“糖結構的微小差異能對生物功能產生重大影響,事實上糖涉及到從胚胎發育到免疫系統控制的每一個生命過程”。
人類自古以來,從小吃的是自然生長的五谷雜糧,昆蟲吃植物時,將自身甲殼素轉化到蔬菜、糧食中,人體在自然而不自覺的狀態下獲得了幾丁寡糖。
幾丁寡糖通過日常飲食卻很難獲得,幾丁寡糖在身體內又不能合成,所以就需要適當的外源補充,人體如果不能及時補充幾丁寡糖,細胞表面的“糖鏈”缺損,就會引起各種疾病,細胞表面的“糖鏈”完整,細胞就活躍,人體就健康。
而現在,化肥農藥的使用,環境污染等情況十分的惡劣,昆蟲幾近滅絕,甲殼素幾丁寡糖進入人體的食物鏈(昆蟲—植物—人體)被掐斷,人體必需的生命有益元素幾丁寡糖從根源上被斷絕了,另一方面,由于幾丁寡糖的缺乏,人體細胞受損,導致人體免疫缺失,嚴重影響少年兒童的生長發育和成人的健康環境,專家呼吁,主動補充人體內缺乏的幾丁寡糖是現代健康文明的智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