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存在的天然有機化合物中,數量龐大的是纖維素,其次就是甲殼素。甲殼素是地球上除蛋白質外數量龐大的含氮天然有機化合物。
甲殼素脫鈣脫蛋白制備殼聚糖,殼聚糖脫乙?;苽錃す烟?,氨糖是甲殼素的單分子糖。
▎什么是甲殼素?
甲殼素(chintin)中文叫幾丁質,也叫甲殼質,是人類走向健康的寶貴物質。
人類更早利用甲殼資源始于中國的《本草綱目》中所記載:蟹殼有破淤消積的功能?!靶贰弊直旧砑粗附舛镜南x類。在國外更早發現者,是法國的科學家布拉克諾,在1811年首先從蘑菇中發現的。之后,歐、美、日等國家醫學科技界相繼投入巨資予以開發和應用。日本率先將甲殼素類物質經臨床實驗后,以保健食品投放市場,并成為可宣傳療效的功能性食品,在短短的30年后,使日本躍居世界長壽國。
1991年在甲殼素國際學術會議上,日本、美國的醫學界、大學及營養食品機構一致將甲殼素與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和礦物質并列,譽為人體第六生命要素。并被稱為“人體的軟黃金”、“血管的清道夫”、“人體免疫衛士”、“人體長壽因子”、“人體殺毒軟件”等。
為何甲殼素會有這么多的美稱?讓我們來慢慢的揭開它的面紗。纖維素是我們的老朋友,我們與之朝夕相處。甲殼素也是纖維素,只是通常我們說的纖維素,一般是指植物性纖維素,而甲殼素是動物性纖維素卻被忽略。其實它們二者是我們生活中的“黃金搭檔”。
我們日常生活中從來就離不開纖維素,而甲殼素卻極少,人體又不能合成,所以,只有靠外源性補充。近年來,隨著大棚的建立,農藥、殺蟲劑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嚴重的改變了生態系統,食物鏈被中斷了,農業發展的環境遭到了破壞,打破了人類健康飲食的平衡,又增加了農藥在日常飲食中殘留的毒害,所以人們慢性病和重大疾病的患病率越來越高,并趨向于年輕化。多年來,生活環境的惡化,也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重視。在我國限抗或禁抗已提到國家的議事日程上來了。人們渴望的青山綠水,肥沃的土地,就會到來。
▎什么是殼聚糖?
甲殼素脫乙?;苽錃ぞ厶?,其分子量在50-100萬。
殼聚糖是自然界中維一的動物性纖維,也是自然界維一帶正電荷的堿性多糖。由于殼聚糖的分子量大,不溶于水,所以很難被人及動物十二指腸吸收,但有一部分可以被利用。殼聚糖因在胃腸道中是多聚陽離子,可結合酸性分子,例如膽酸,這可能是殼聚糖降低膽固醇的分子學基礎。殼聚糖還可以和脂肪結合,進而阻斷了脂肪的吸收,從而達到減肥的目的。殼聚糖能吸收氨和脲,也許這是殼聚糖也有作用的依據,殼聚糖同時含有羥基和氨基,因此,可能與金屬螯合,排除重金屬。
▎什么是殼寡糖?
殼寡糖是殼聚糖的降解產物,它是由2~20個氨基葡萄糖,通過?—1,4—糖苷鍵鏈接而成的寡聚糖,也是天然糖中維一大量存在的堿性氨基寡糖。分子量在3000Da,其中新食品原料公告要求,食品級殼寡糖聚合度2~10的含量大于80%,其分子量在2000 Da以下,具有水溶性好、安全無毒、易吸收等優點。在保健品、營養劑、食品添加劑、植物生長調節劑及飼料添加劑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殼寡糖糖已在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國家應用于日常食品、保健品中多年。1991年日本厚生省允許69種食品可稱為“特定保健用食品”,其中卡尼斯太(KANISTER)的主要成分是殼寡糖。韓國也于1996年批準殼寡糖為功能性保健食品。目前,殼寡糖在我國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特別是自2014年4月16日,殼寡糖被國家衛生計生委批準為新食品原料以后,殼寡糖生產廠家日益增多,殼寡糖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殼寡糖功能的多樣性,主要是其結構中帶有氨基。
殼寡糖因為其分子量小,可完全溶于水。水溶性的增強是影響殼寡糖一些生理活性至關重要的因素,只有溶于水,才有可能被生物體吸收和利用,表現出生理活性。根據國內外的文獻報道,殼寡糖主要被小腸吸收,而其吸收的方式是以被動擴散的方式通過小腸上皮細胞的間隙進入體內,從而到達身體的各個部位,發揮其生理功能。殼寡糖服用后很快進入血液,并且血液中檢測殼寡糖的量在1小時內即可達到高峰值。殼寡糖進入體內后迅速進入各個器官中,其中在肝臟中的濃度較其它組織中要高。在腎臟、脾臟、肺、淋巴等器官中也都發現有殼寡糖的分布,這也是殼寡糖在機體中產生諸多生理活性的基本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