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歷史起源
1928年夏天,英國倫敦圣瑪麗醫院的細菌學家弗萊明外出度假時,把實驗室里在培養皿中正生長著細菌這件事給忘了。3周后當他回實驗室時,發現一個與空氣接觸過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培養皿中長出了一團青綠色霉菌。弗萊明用顯微鏡觀察這個培養皿時發現,霉菌周圍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后來鑒定表明培養皿中的霉菌為青霉菌,1929年弗萊明發表其研究成果并把這種青霉菌分泌的殺菌物質命名為青霉素。
青霉素的發現,是人類發展抗生素歷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從此,人類有了第壹個有效對抗細菌的武器——青霉素,這三位科學家因為開啟了人類的抗生素時代,拯救了數以億計的生命,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青霉素讓無數人的生命得到了拯救,成為了與原子彈、雷達并列的三大發明之一。剛發現青霉素的時候,歐洲每年因為感染而死亡的病人數一下就降低了90%以上。
而甲殼素早在200多年前,也就是1811年就已經被法國學者布拉克諾發現,它在當時的醫學名稱為“幾丁質”,是從海洋甲殼類動物殼中提取出來。剛發現甲殼素時,學者們為了研究其結構,耗時將近一百年,而這一百年中,全世界僅有20篇論文發表,其中大部分研究還是法國人在做。我國研究甲殼素稍晚,畢竟甲殼素發現時,大清離滅亡僅剩100年,而當美國大量研究甲殼素時,我們還處于抗戰時期。
二、驚世大發現
雖然科學界對于甲殼素的研究一直沒有間斷,但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里,甲殼素并沒有得到多少重視和應用,直到1945年8月6日,美國空軍一架B29超級堡壘轟炸機飛抵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災難過后,廣島這片土地幾乎寸草不生,絕大部分生物遭到了滅絕性的破壞,只有小小的螃蟹死里逃生,頑強的活了下來,并迅速繁衍,給這個荒島帶來了一線生機;而舉世震驚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后,專家給387名受核污染的患者服用甲殼素產品,短時間內患者免疫能力增強,而且體內受污染的放射性核數量也明顯減少。
螃蟹小小的軀殼里到底隱藏著什么樣的神奇物質?隨著糖生物學工程的發展和發現,全球科學家深入研究,終于揭開其神秘面紗,螃蟹的甲殼里除了含有蛋白質和碳酸鈣,還有30%的甲殼素,正是這種甲殼素,讓螃蟹能夠抗擊十分惡劣的環境,甚至抵御足以摧毀一切生物的核污染!青島海洋大學海洋藥物與食品研究所于廣利報告,甲殼素 及其七種衍生物對九種金屬離子的吸附作用實驗發現,對鉛、汞、鎘、銅的吸附率分別達到 89.5% 、 87.97% 、 89.15% 、87.73% 。在1991年的國際學術會議上,歐美國家的科學家把甲殼素命名為繼蛋白質、脂肪、糖、維生素、礦物質等五大生命要素之后的第六生命要素。日本率先將甲殼素類物質經臨床實驗后,以保健食品投放市場,并成為維一可宣傳療效的功能性食品,在短短30年后,使日本躍居世界第壹長壽國。
三、何謂“超級細菌”?
毫無疑問,抗生素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強了人類抗細菌感染的能力,減少了人類的傷亡。經過幾十年的研究發展,抗生素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治療肺炎、肺結核、腦膜炎、心內膜炎、白喉、炭疽等多種疾病。除了青霉素,鏈霉素、氯霉素、土霉素、四環素等,新的抗生素也在隨后的幾十年里不斷產生,人類治療感染性疾病的能力也在持續增強。但是,隨之而來的是抗生素耐藥問題。截至 2011 年,上市的抗生素數量已經落后于新增的耐藥菌數量,也就是說隨著抗生素的濫用,細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使抗生素的藥效越來越有限。
抗生素的發明,可以稱得上是人類的福祉,不到一百年后的今天,它卻變成了威脅人類健康的隱患,為什么會這樣?在中國,抗生素耐藥性危機已經刻不容緩。我們今天無所節制的濫用抗生素,有一天我們老了,感染了,或者我們的孩子感染了,我們將無藥可用,歷史將重現,哪怕腿上一個簡單的傷口感染,都可能要了我們的命,因為我們沒有可用的武器來面對強大的細菌。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抗生素類藥物是受到嚴格限制的,只有憑處方才能買到。
2015年,某國內影視明星在澳洲拍戲,得了扁桃體炎高燒不退,半個月都沒治好,轉回國內,兩天不到高燒就退了。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首先,國外對抗生素的管制非常嚴格,只要不是特大疾病是不給用抗生素的。其次,她在國內肯定使用過不少抗生素,體內已經對普通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所以在國外讓她自愈便成了不可能的事,回到國內大劑量的抗生素注射,才讓她慢慢恢復了健康。
抗生素的應用,拯救了千百萬肺炎、腦膜炎、膿腫、肺結核等細菌感染性患者的生命,從此人類有了可以同死神抗爭的一大武器,但抗生素的應用也是一把雙刃劍,其不良反應逐漸顯現,如青霉素致敏、四環素致齲齒、鏈霉素致耳聾等。還記得05年春晚節目《千手觀音》嗎?聾啞人們自強不息,用視覺替代聽覺,拼湊出完整的舞蹈,讓人記憶猶新。而你不知道的是,參與這個舞蹈演出的21名演員中,有18名演員全部是藥物致聾。致聾元兇主要是一類在上世紀70—80年代廣泛使用的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其代表就是鏈霉素、慶大霉素和卡那霉素。
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抗菌素耐藥:全球監測報告》顯示:每年美國因感染超級耐藥細菌感染而死亡的人數高達6.3萬人,超級細菌每年在美國造成的死亡人數遠超過因車禍喪生的人數,若超級細菌在全球范圍內得不到遏制,由此造成的死亡人數每年可能增加10萬人。而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濫用抗生素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中國擁有占人類1/5的人口,卻生產和使用了世界上近一半的抗生素。在中國,68種抗生素已進入地表水,江河湖泊也檢測出含有大量抗生素。除了醫療濫用外,中國的禽肉制品、乳制品,甚至環境水中抗生素殘留也嚴重超標,已然成為公害。
2018年國家衛健委再次發出《關于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強調進一步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限制抗生素的使用再次升級!央視也重點報道:國家再次嚴令管控抗生素使用,重點管控兒童抗生素濫用!2019年4月,上海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對江蘇、浙江、上海等地1000多名8-11歲的在校兒童進行尿液檢驗,結果顯示:近六成兒童尿液中含有抗生素。
四、甲殼素VS抗生素?
人類創造了現代文明。同時也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日益惡化。我們面對的主要疾病已不再是細菌、病毒和寄生蟲,而是諸如腫瘤、心血管和糖尿病之類的慢性病。對這類疾病細胞保護與細胞調節的食物比殺傷性藥物更有應用前景。甲殼素是目前自然界中維一發現帶正電荷的動物纖維,被譽為人體健康所必須的第六生命要素。這對于解決困擾人類社會已久的“現代文明病”保障人類健康,提高人類的生存發展質量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糖生物工程越來越受到重視,幾丁寡糖這個自然界中維一帶正電荷的堿性多糖,成為了帶負電荷細菌的天然克星。18年CCTV《走近科學》欄目中,杜予民教授也講道:“殼聚糖含有氨基正電荷,與細菌表面帶負電荷的磷酸酯根,根跟正電荷的氨基形成鹽,兩者之間互相吸引、覆蓋,防止細菌表面營養物質的滲透,同時也使細菌細胞壁慢慢破裂,細胞逐漸凋亡“。
作為甲殼素的髙端衍生物,幾丁寡糖是其類別當中的權威代表,質量體系涵蓋聚糖、氨糖的功能特征,其分子量在3000Da左右,人體吸收率高達99.88%,直接參與人體的生理調節,效果比殼聚糖更為顯著。不同于抗生素,幾丁寡糖沒有毒副作用,也不會產生“藥源性疾病”。目前幾丁寡糖已被US-FDA確認屬“通常公認是安全的(CRAS)物質”,這將進一步為幾丁寡糖用于食品工業掃清障礙。不同于抗生素,幾丁寡糖親和性好,無毒無副作用,對人畜無害,能夠生物降解,對環境無公害。
幾丁寡糖主要原料來自深海無污染雪蟹,品質極佳。它所采取的抗菌方式也和抗生素截然不同,屬于修復性“抑菌”,而非“地毯式無差別殺菌”,它不同于抗生素可產生抗性,不同于抗生素對人體產生毒性,不同于抗生素導致菌群失衡,其消炎殺菌效果更綠色安全、更有效。
糖生物學工程作為繼基因工程和蛋白質工程后的第三代生物技術,匯聚中國科學院數十位專家心血,被國家“863計劃”和國際“十五”科技委以攻關重任,它符合黨中央、國務院發布的《“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目標。2010年,“海洋特征寡糖的制備技術”被授予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它代表著我國海洋制藥業的興起,成為我國海洋科技發展的“方向標”,國家科研院士工作組定性:殼寡糖是人類未來健康工程!甲殼素已經被科學家定位為探索生命奧秘的第三個里程碑,一個21世紀正在崛起的主流產業。作為第六生命要素的幾丁寡糖,將改善國民體質、提高國民生命質量作為宏偉目標,21世紀健康行業新標桿-幾丁寡糖,甲殼素將代替抗生素!